【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你有經常失眠、整天有氣無力的困擾嗎?或是莫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現代人生活步調太快、壓力大,容易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專研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專家提出「5指養5臟」的理論,作為調整種種失調現象的小撇步,透簡易的五指健康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五臟的按摩師,調理好自身健康。
5指通5臟 按摩可強化臟器功能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你有經常失眠、整天有氣無力的困擾嗎?或是莫名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現代人生活步調太快、壓力大,容易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專研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專家提出「5指養5臟」的理論,作為調整種種失調現象的小撇步,透簡易的五指健康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五臟的按摩師,調理好自身健康。
5指通5臟 按摩可強化臟器功能
【華人健康網 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年過半百之後,你只能當個每天待在家裡的「沙發馬鈴薯」嗎?骨科醫師表示,老年人因身體功能衰退,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等症狀,如果因此長時間久坐又不願意運動,酸痛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建議銀髮族可選擇游泳作為健身運動,游泳活動一下筋骨有助於增加肌肉耐力,亦可改善腰部酸痛不適的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兼任助理教授、骨科彭玉章醫師指出,「活動到動到老」是很重要的養生概念,就算每天走路5分鐘去用餐、倒垃圾或爬樓梯,都對健康很有幫助,根據研究顯示,運動時間最好是持續1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3次、每次10分鐘的效果,與1次運動30分鐘的效果不相上下。
指甲是一般說話、與他人互動時,最容易被別人注意到的小地方,因此很多人會特別去做彩繪指甲或指甲保養等。但是,如果太過頻繁做彩繪指甲,指甲容易變得脆弱斑駁;特別是做裝飾指甲的人,每回指甲被磨平,便會讓指甲變得更薄,就算想繼續做指甲也可能會因為指甲過於脆弱而無法完成。
還有,就算沒有做裝飾指甲的人,剪指甲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小心讓指甲分裂成兩片,或者指甲從中間斷裂等,都會形成指甲後續產生許多問題!所以盡量不要用指甲剪,改用銼刀來調整指甲長度吧!
在中醫的觀點裡,白色的食材是對應到氣管、呼吸道等與肺部健康相關的食物,因此有肺部器官相關病症的人,可以試著多吃這類蔬食。除此之外,以食物的顏色來區分,這樣的保健觀念中在西方也有同樣的概念,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就列出5種常見白色食物,多吃對身體還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1.白花椰菜:十字花科防癌首選
提起體臭,人們往往會馬上想到中年男性的「老人臭」,而事實上,體臭問題在30至40歲的中年女性身上也很常見,這樣一來,無論打扮的多麼高端大氣上檔次,一絲異味飄來,美好形象也會瞬間崩壞。
日本Gow!Magazine網站的一篇文章盤點了幾大對策,教你解決體臭:
我們的骨頭在年輕還有成年期的這段時間裡頭,大多一直都很強健,然而當我們年紀慢慢成長的中年時,它們會開始慢慢地變弱。此外,女性在更年期以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速,不過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減緩這個過程。你的飲食是最好的防禦方法之一,吃對的食物能讓你的骨質不管是在哪個年齡都能達到高峰並促進骨密度。
乳製品
瑜伽養生 緩解肩頸僵硬
Sisii 養身瑜珈老師指出,氣溫驟降引起的肩頸不適,大多是熬夜過勞、情緒壓力大、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氣溫變化,往往會讓身體血液循環變差,使肌肉僵硬緊繃導致痠痛。
事實上,簡單瑜伽動作可以「軟中有力」,且不用使用太多力量都能達到紓緩痛症功效,加上動作千變萬化,不會令人感到沉悶,甚至可以隨着自己的程度逐步進階更高難度的動作,長遠有助整體健康發展。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一般人常認為下背痛好發於年紀較大的人,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20~40歲的青壯年也是高族群。根據臨床顯示,大約超過80%的人,在一生中都曾有下背痛的經驗。疼痛控制科醫師教授「黃金6招」,幫助有此困擾的人一掃下背痛陰霾。
下背痛是一種症狀,不是病,引發的原因很多,包括:腰扭傷、姿勢不良所累積的肌肉酸痛、神經壓迫、脊椎滑脫、骨骼退化、骨刺(退化性關節炎),或癌症轉移等,都可能造成下背痛。常見的下背痛族群包括:開車族、內勤久坐人員,尤其是喜歡長時間賴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睡覺的人。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常聽到許多老人抱怨:「老是流眼油」、「吹到風就流眼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銀髮族明明沒有哭,卻總是淚眼汪汪呢?有沒有辦法能夠改善?中醫師表示,老人可以透過按壓眼睛周遭穴位的方式,來達到舒緩「流眼油」的症狀。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引起老人流淚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人體生理機能退化所引起。一般來說,為了保持眼睛濕潤,人體會不斷的分泌出淚液來滋潤眼部,至於為什麼不會看起來一直是在流淚的狀態,則是因為人體的鼻淚管自動將排出的多於淚水吸收。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國內人口老化,失智症比例一直上升,但同樣是老化國家的英國有研究發現,人們透過規律的運動,失智症發生率可以下降到50%。運動物理治療師指出,家中年長者常因腿腳無力,不願意健走或活動,影響大腦記憶,但只要利用固定、不滑動的安全椅,做做手腳協調動作,也能遠離失智風險。(攝影記者江旻駿)
天主教老人失智基金會運動物理治療師吳孟恬指出,運動是目前預防失智的最好方式,每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對於中老年人的執行功能、短期記憶、語言等都有很大的好處,而運動習慣的養成,不妨從簡單,不容易造成身體傷害的體能活動開始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