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間的軟墊,因外傷或退化而造成周圍韌帶破裂,導致裡面的膠狀物質從裂縫處突出,進而壓迫到脊椎神經,引起腰臀或下肢疼痛麻木;發病率約占門診15%,好發於20~40歲之間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為10:1,特別以青壯年男性、使用體力勞動者居多,兒童和老年人的發生率較少。
事實上,腰部椎間盤突出近年來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主因是病患大多坐姿或站姿不良所引起,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造成,加上若過度提重物或體重過重,更會加速脊椎退化,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為初期主要症狀。患者通常在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時疼痛會加劇,而且腿部的痛感往往比腰背還要強烈。
另外,患者下肢神經支配區域也會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導致肌力跟著下降。至於醫師在為患者做腰椎間盤突出檢測時,通常會以下列幾種症狀做為判讀病情的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症狀分析
腰痛不再來
每個人都有5節腰椎,每節腰椎都是由椎體和附件組成,腰椎間盤突出是一個常見症狀,可被歸類在腰痛、腰腿痛症狀中,會引起脊椎病變,椎管狹窄周圍軟組織沾黏、損傷,血液循環會因此減緩導致缺血、缺氧,若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壓迫到脊椎神經,更會導致腰腿疼痛酸麻,是現代人十分常見的文明病。
一般的治療方法有:西醫習慣以熱敷使血液循環加快,避免缺血缺氧;或用冷敷減少發炎,減少疼痛。此外像是服用消炎止痛劑來消炎止痛,用牽引機(拉腰)等物理治療使兩椎空間拉大,幫助椎間盤縮回原來的位置,若情況確實很嚴重,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至於中醫則用指壓、推拿來幫助腰椎復位,逐步修護。然而若上述的療法都失敗,醫師這時多半便會建議患者動手術來修整凸出部分,甚至將整個間盤切除。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若發現自己出現腰背疼痛、腿痛、麻木、乏力、感覺障礙等症狀,這便極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惹的禍。而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腰椎及纖維環退變;第二是外傷;第三則是長期姿勢不當所引發。
那麼既然姿勢性問題也是病因之一,所以**《華人健康網》與《時報文化出版》共同推出《趕走疼痛》新書,提醒您,無論是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後的康復,矯正姿勢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點項目。以下便為大家介紹腰腿痛防治的3種自療動作。
動作1/燕子飛法
功效:主要是加強腰背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動作:
1.俯臥於床上,雙腳伸直併攏,雙手伸直與肩同寬撐在地板上。
2.全身同時用力,使雙腿、胸背部極度伸展。
3.抬高上半身,至腰背部略感酸痛時回復原狀,待休息片刻,重複上述動作約15分鐘。
動作2/挺腰法
功效:腰部向前挺時,使腰部曲度加大,這樣有利於維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強腰椎穩定性(若有腰椎滑脫者不宜做此鍛鍊)。
動作:
1.雙腳併攏站立(或可盤腿坐下),雙手交握後整個手臂打直往上延伸。
2.將腰部用力往前挺,呈一個弧度,雙腿繃緊不能曲膝,使腰部達到酸脹感後,快速回到原位,以此重複上述動作約15分鐘。
動作3/倒退走
功效:倒走可以鍛鍊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膝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適合體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等,不宜做劇烈運動的人(人多車多、低窪不平的路上卻不宜倒走,以免摔傷,尤其中老年人更應注意安全。)
動作:
1.全身肌肉繃緊,身體直立,挺胸並有規律地呼吸。
2.膝關節不能彎曲,兩臂前後自由擺動或雙手插腰,一腳後退,腳尖先著地,後腳跟著地,步子均勻而緩慢。
3.每天堅持400步以上,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鍛鍊效果。
若你屬於長期腰腿疼痛的患者,本就更該注重平時的預防及保健,重點則是加強腰背肌肉群的鍛鍊,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鍛鍊方法,禁止彎腰、扭屁股等動作。最後提醒大家,其實從日常生活中便能有效預防腰椎間盤突出,例如:
1.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脂肪。
2.不宜過度勞累,姿勢要正確,不宜久坐或久站。
3.選用質地較硬的床墊。
4.避免受寒,注意保暖。
5.如已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則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
6.加強鍛鍊腰背肌肉群。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趕走疼痛》
留言列表